监测数据记录
2013年10月人工繁育大熊猫淘淘放归野外一周年后在树上
2014年10月回捕淘淘检查身体
开展野外监测的队员
2015年大洪山冬季监测
淘淘活动区域红外相机安放
2016年大洪山冬季监测
2017年12月28日“淘淘”回捕现场
淘淘活动区域图
野外采集的新鲜粪便样方
DSCN1610
冬季监测
2017年12月28日,石棉县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公益海老206沟一带成功回捕大熊猫“淘淘”,经检查其各项身体指标正常,体重达到115kg,鼻梁、耳朵处有疑似打斗留下的伤疤,毛色光亮,身体健康。
根据国家林业局统一安排,大熊猫“淘淘”于2012年10月在石棉县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放归野外。四川省林业厅、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和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庚即共同成立放归大熊猫监测队,开展“淘淘”放归后监测。
这五年来,驻扎在栗子坪保护区的监测队员们,付出辛勤的劳动。
2013年2月,大熊猫“淘淘”监测信号出现异常,保护区立即启动应急监测方案,专职监测队历时3天在公益海大林场区域搜回颈圈,在颈圈位置未发现打斗痕迹,通过采食场和粪便调查,“淘淘”采食正常,确认安全,经监测队长杨志松教授和监测人员推测颈圈系“淘淘”用前爪抓落。根据国家林业局放归大熊猫放归监测计划,采用回捕笼引诱回捕的方式开展“淘淘”回捕工作。
2013年3月,专职监测队通过区域粪便搜索的方式确定“淘淘”大致活动区域,并在大林场和麻麻地交界山梁上布设回捕笼2个。2013年10月14日,监测队在大林场2号回捕笼附近成功回捕“淘淘”并佩戴颈圈再次就地放归野外,其体重达53kg,身体状况良好。
2013年10月起,专职监测队开启了长达两年的无线电跟踪监测和野外数据采集工作。大洪山一处遗弃林场工棚成了监测人员长期驻扎的营地,这里所有的枯燥烦闷、辛苦劳累、雨雪风霜,都被年轻的监测队员郎朗的歌声和欢笑声掩盖。经过两年的监测,准确掌握了大熊猫“淘淘”活动区域,其主要领域在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益海、大洪山、竹马和甘洛县靠近保护区的长坪子区域,活动范围达30平方公里。
2015年10月28日,大熊猫“淘淘”颈圈自动脱落,11月初,专职监测队在大洪山6沟一带成功搜回颈圈,并对颈圈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进一步确认“淘淘”活动状况,为科研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2015年12月,根据放归监测计划再次实施“淘淘”回捕工作。在30平方公里区域回捕一只大熊猫无异于大海捞针,为了提高回捕效率,专职监测队经过为期1个月的区域粪便搜索进一步掌握“淘淘”活动时间节律并最终确定最佳回捕位点在公益海305主山梁和老206沟。2015年12月,根据最新监测数据,新设回捕笼3个,启动大熊猫“淘淘”回捕工作,并安排监测人员负责每天查看查看回捕笼。
“淘淘”作为一只雄性大熊猫,放归后的主要威胁来源于当地野生大熊猫的竞争,随着逐渐步入性成熟年龄,其与当地雄性大熊猫之间的配偶竞争将更加剧烈。为了掌握“淘淘”在这一特定时期的生存状况,在进行回捕工作的同时,专职监测队依托红外相机监测和DNA分子标记确认其存活状况和是否参与本地种群繁殖。
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2017年12月28日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终于再次成功回捕大熊猫“淘淘”。
五年时光,转眼而过,国家林业局还将组织继续做好各项监测工作,四川省林业厅、石棉县政府、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将继续加强大熊猫活动区域的保护和管理,为“淘淘”,为所有放归的大熊猫宝宝保驾护航,为小相邻大熊猫小种群的不断复壮作出应有贡献。
张勘 记者 黄伟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